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归汉议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汉承尧运,历数延长。
今皇帝姓号,见于图书,自前世博物道术之士谷子云夏贺良等,建明汉有再受命之符,言之久矣。
刘子骏改易名字,冀应其占。
及莽末,道士西门君惠刘秀当为天子,遂谋立子骏
事觉被杀,出谓百姓观者曰:「刘秀真汝主也」。
皆近事暴著,智者所共见也。
除言天命,且以人事论之:今称帝者数人,而洛阳土地最广,甲兵最强,号令最明。
观符命而察人事,它姓殆未能当也(《后汉·窦融传》,「隗嚣使辩士张玄游说河西,「等于是召豪杰及诸太守计议,其中智首皆曰」云云,遂决策东向」。)
张杲落致仕西道副都总管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四
京师首善,不以兵强。
属时承平,军政堕坏,肇开四镇,总制万兵。
如众星之拱北辰,百川之会东海
外总齐于千列,中翼卫于一尊。
布宣道德之成,共注安危之意。
具官某器资彊毅,识度精明,以肃括禔身,以忠忱卫上,践更众职,屡以能闻。
起于閒废之中,分总兵防之重。
汝其感厉将士,以鼓三军之气;
申严纪律,以制四夷之强。
永肩一心,宽予忧顾。
宋故国子博士惠公墓表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四、《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九
吾州宜兴县湖洑山中有隐君子惠公彦达,享年八十五,以德齿之尊,号里长者
予与公弟彦光朝议同时擢名第,又与公犹子胜仲殿中同朝为御史,寅缘得从公游。
公沈毅有畦畛,寡言笑,不忮不求,犯而不校,以为常德,故人无愚良贵贱皆敬惮之。
有一子,中年得惑疾遂废,三孙未胜衣,公招聘师儒导之学,既冠昏,嶷嶷自立,有闻于时。
曰晔,用朝议公奏任,卒官右通直郎
曰迪,曰哲,相继中进士第
迪字懋吉,尤知名,三任中都官,至国子博士,自天子、大臣,皆论以为国器,不幸得疾不可治。
呜呼,悲夫!
懋吉少年时,治一室,读书其中,予过焉,赋小诗属之,懋吉和答,有「小屋牵萝补,高轩偃盖过」之句。
予读之叹惊,此奇作也。
已而受其贽,亹亹数千言,笔势澜翻,如行云流水,文从字顺,无琢肝肾、撚须鬣艰难辛苦之态。
予三复其言,加之数年,敛华摭实,必以大手笔擅天下。
既收科第,名闻烨然。
为州学官、国子师,行践要途为世用。
一旦溘然正昼而殒,讣闻,惊呼失声。
既葬而追伤不已,乃为文表墓上。
懋吉三荐至礼部,绍兴二十四年同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扬州高邮县主簿
未赴,近臣以其文行荐于朝,召见,差充临安府府学教授
岁满,升左从政郎大理司直、兼主簿
用举者改左宣教郎,除国子博士
懋吉在大理时,上书言:「画一之法,守之如金石,行之如四时,所以使吾人迁善远罪,徙义修慝之道也。
而本寺一司敕外,又有申明、比附、断例之属,无一定之制。
老奸宿赃,以狱为市,轻重高下,皆出其手,正条不可则入之申明,申明不可则入之比附,比附不可则入之断例。
有司虽知其非,属已著之令甲,无如之何矣。
臣以谓一司敕令、本寺正条,而申明、比附、断例等皆一时指挥,宜诏敕令所应本寺诸条格刊条笔削,合为一书颁之。
有司专一奉行,使老吏不得措其奸,百姓知所避就,天下幸甚」。
懋吉又因漏泄狱情一事,开封府条令罪至徒流,而大理法止于笞杖,不同如此。
廷尉天下之平,京师首善,四方万里之所归赴,而一罪有二法,若此类皆合刊正,定于一者也。
在国子时,当转对,奏言:「庆历中枢密副使韩琦疏言西戎屡乘战胜辄求通顺,实图休息。
国家以生灵为念,所获者实利,所屈者虚名。
彼不背盟,我则抚纳无倦;
彼若背德,我则攻守有备。
此和策之得也。
今陛下兼爱南北之民,屈己和戎,韩琦所论,正今日事。
臣闻备边莫大于择帅,莫先于久任。
天下之事固难为于仓猝之时,必定于閒暇之日;
亦难办于暂用之人,必成于久任练达之士。
艺祖皇帝命将守边,如郭进之在山西何继筠之在无棣董遵诲之在通远,皆久其官而责其成,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
太祖太宗之世,咸以功名始终,书之国史。
今日两淮、荆襄控制南北,宜择文武兼资如仁宗韩琦、范仲淹之贤;
既得其人,又当如艺祖任郭进之流,久于其任。
东晋时刘弘荆襄上流,课农桑,省刑罚,专督江汉,威行南服。
陶侃继之,四十一年,自南陵白帝数千里,路不拾遗。
所辟置,而羊祜所知。
三人者相继,而荆襄利害得于习知之素,故其成效章章如此。
使其暂去暂来,虽方叔、召虎不能为矣」。
上称善,下其书。
方议除官,已不及矣。
懋吉自幼学,已卓越有大志,不专治举子业,自六籍、百氏之书与《太史公记》无不读;
文词辩丽,诗律高雅,亦无不工。
而靖深端默,专务晦藏,不表襮以峙声名。
两任师儒之官,而有籍于学者朝去暮来如寄客。
懋吉据一席,诵说有法,督责课试无虚日,诸生靡然向化,不敢嬉宕,彬彬有可观者。
士风颓靡,文气骫骳,千人一律,懋吉因考礼部试,不专用有司尺度,或守朴学不事空言,不徇时好以投人耳目,皆被收采。
于是老于文学、屡试不售者,皆在选中,时称得人
尤工言治道,不为甚高难行之论,陈献便宜,酌古御今,皆合人情世务之要。
棘寺录罪人之橐,积累至若干则输之内帑主簿例合分受,懋吉弃弗取,其厉志又如此。
使天假之龄,发明利器,错诸事业,则高文大册可施诸朝廷,颂诗乐歌可荐诸郊庙;
垂法立宪,必能使三尺之书如持衡,天下无冤民而刑可错;
橐弓戢戈,必能使两地生灵保首领以终天年,而兵可寝。
噫!
天之降才,岂偶然耶?
岂人之委曲周旋,辅成其天者不至耶?
胡夺之遽而使中道夭耶!
享年五十四,以乾道三年七月丁酉卒。
曾祖智、赠右正议大夫
祖溥,即彦达也。
俊民,以君贵,赠右承事郎
妣沈氏,赠孺人
娶同郡胡氏,赠孺人
生六男子:端文、端智、端常、端方、端尚、端立。
二女:适右迪功郎荆湖北路提刑司干办公事沈纶,进士戴刊。
孙男女二人。
诸孤以其年十一月甲申合祔于县君山龙山玲珑山胡孺人之墓。
诗文之在藁者千馀篇,端文方以类诠次为书,未出也。
宜兴惠氏自正议公二子,二孙、二曾孙相踵起家,中科第,盖三世矣。
予始见懋吉与弟哲同举秋赋,联名并中,于时父、祖四老人皆无恙,里老惊观,有荣耀焉。
哲今为左从政郎、监行在点检酒库籴场。
连枝竞秀,如埙如篪,所谓莫逆。
懋吉之亡,拊诸孤,治葬送尤尽力。
而懋吉诸子已能传父学,籍籍有文名被荐送者。
懋吉怀奇不试,赍恨而没,造物之报,不在其身,又将见诸郎追取三世故物,兄弟升腾,以亢惠氏之宗云。
秋日游陶然亭,怅然有感 民国初 · 连横
 押词韵第八部
凌晨忽不乐,散发走荒郊。
鸱鸮鸣在树,磔磔语声嚣。
前村断炊火,瘦狗肆咆哮。
行行二三里,重上城南坳。
天地既惨澹,悲风生白茅
鬼气森迫人,燐火战相交。
当时葬花冢,桃李纷飘摇。
美人化为厉,碧血犹未消。
茫茫大劫愁,短歌亦无聊。
安能酹杯酒,一醉及明朝?
大盗窃国柄,小盗乱市朝。
群盗争杀人,磨刀迫中宵。
京师首恶地,车盖盛官僚。
朝登新华门,夕入胡同窑。
行人争避道,的的马蹄骄。
欢乐不可再,悲苦来迢迢。
安能酹杯酒,一醉及明朝?
赵燕多奇士,悲歌夜相邀。
美人艳颜色,挟瑟弹六么。
一弹使君愁,再弹使君呺;
三弹泪如绠,四座惨不骄。
荆轲今不作,易水风萧萧。
酒徒亦零落,筑声久寂寥。
虓虓武士道,重把国魂招。
安能酹杯酒,一醉及明朝?
我生多丧乱,抗志凌云霄。
提剑来大陆,流血购自繇。
文章遭鬼击,百怪乱呼呶。
穷时恣登眺,揽古歌风谣。
芦花惨作雪,白日没昭昭。
安能酹杯酒,一醉及明朝?
代士友叙饯行诗序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四九、《秋声集》卷五
为人子之乐,莫大于有位以显亲。
为人亲之乐,莫大于有子而从仕。
盖有位则得禄以为养,一甘旨之隽永焉,一丝缕之衣被焉,皆君赐也。
以君赐而为亲奉,亦既侈矣。
然犹未也,有惠利以及其民,有声闻以大其官,使国人起敬起爱起誉,以其归美于己者迁美于父曰「有是子,由有是父也」,靡不赞诵而尊慕焉,则其亲宁不硕大光荣,而为子之乐当何如!
有子而从之以仕,岂直服用饮食、嗜欲游观、燕笑之适以属厌其耳目口体而已乎,奉法施令有以宜夫人,则曰职举矣;
宣风展义有以善夫俗,则曰教修矣;
信吾儿之能了官事矣。
由其行于一州者,知其可推而行于一道,达于朝廷,布于天下,而德善功烈之著见,殆未易量。
则岂不惟子之是怿是予,而为亲之乐又何如?
人世之乐固多矣,孰有加于此乐者哉!
郡掾某膺时妙年,纪纲一州,来惠此土,而能以政得民,可使乃翁之尊显。
省郎某载驾䌽轩,远从宦游,而能于政观业,以觇厥嗣之闻达,咸有契予之所云,仰乔俯梓,乐其所乐,欢欣交通,意气熙洽。
考甫书再,而省郎翻然赋归。
问之,乃曰:「吾犹有亲在焉,白云之思,浩不容遏」。
是归也,为慈闱之奉,而且循故辙、入省署,以弥纶庶务、导宣利泽焉。
又将致其身之荣者为母荣,致其心之悦者为母悦,则是乐又恶可涯涘乎?
固宜郡掾挽之而莫留,而亦欣然赞之归养。
祖酌之次,周旋酬酢,吾见其融融泄泄而无分携悽黯之色,是由情遂而意得也。
阳春熙熙,芳景菲菲,花柳送迎,扬鞭载驰,时维其宜。
先期差谷建旆,将北,冠带之伦缤缤纷纷,交饯于途,而歌诵之以大篇长吟者,其来如云,其束如轮,猗欤盛哉,溢前之闻。
咸勉予属辞以叙其事,顾岂得辞?
爰援笔而述之以文。
给事中大司成1127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六、《梁溪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朕乐育天下之材,恢庠序于海县;
发明先圣之教,合儒道于学宫。
必资雅望之臣,以总成均之政。
历选在位,爰得其人。
具官某直谅多闻,靖共有守。
智足以知圣人之道,文足以为学者之宗。
顷被明扬,荐跻华要。
言西掖,训辞有灏噩之风;
列职东台,议论极忠嘉之益。
方师儒之虚席,非老成而曷居。
莫如汝宜,其为朕往。
京师首善之地,而学校贤士之关,英俊并游,道艺焉考。
法令完具,皆朕制作之规;
贤能宾兴,资尔推行之力。
务称图任,嗣有宠褒。
临安府狱空奖谕守臣袁韶嘉定十六年六月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咸淳临安志》卷四一、《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九二(第七册第六六六七页)
朕惟京师首善之地,宣德流化,当自近始,德化不洽,刑狱滋繁,何以示四方万里哉!
尔以通儒尹畿甸,明恕勤敏,百废具兴,严威不施,隐然弹压之望。
刑清狱简,用奏圄空,斯可为承流者劝矣。
披览来章,不忘嘉叹。
般若灯论序 隋末唐初 · 释慧赜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
般若灯论者。一名中论。
本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作也。
借灯为名者。无分别智有寂照之功也。
举中标目者。鉴亡缘观等离二边也。
然则灯本无心。智也亡照。
法性平等。中义在斯。
故寄论以明之也。若夫寻诠滞旨。
执俗迷真。颠沛断常之间。
造次有无之内。守名丧实。
攀叶亡根者。岂欲尔哉。
盖有由矣。请试陈之。
若乃构分别之因。招虚妄之果。
惑业熏其内识。恶友结其外缘。
致令慢耸崇山。见深沧海。
恚火难触。词锋罕当。
闻说有而快心。听谈空而起谤。
六种偏执。各谓非偏。
五百论师。争兴异论。
或将邪乱正。或以伪齐真。
识以悟而翻迷。教虽通而更壅。
可谓捐珠玩石。弃宝负薪。
观画怖龙。寻迹怯象。
爱好如此。良可悲夫。
龙树菩萨。救世挺生。
诃嗜欲而发心。阅深经而自鄙。
蒙独尊之悬记。然法炬于阎浮。
且其地越初依。功超伏位。
既穷一实。且究二能。
佩两印而定百家。混三空而齐万物
点尘劫数。历试诸难。
悼彼偫迷。故作斯论。
文元旨妙。破巧申工。
被之钝根。多生怯退。
有分别明菩萨者。大乘法将。
体道居衷。遐览真言。
为其释论。开秘密藏。
赐如意珠。略广相成。
师资互显。至若自乘异执。
郁起千端。外道殊计。
纷然万绪。驴乘竞驰于驾驷。
萤火争耀于龙烛。莫不标其品类。
显厥师宗。玉石既分。
元黄亦判。西域染翰。
乃有数家。考实析微。
此为精诣。若含通本末。
有六千偈。梵文如此。
翻则减之。我皇帝神道迈于羲农。
陶铸侔于造化。包六合而贯三才。
摄四生而宏十善。崇本息末。
无为太平。守母存子。
不言而治。偏复留心释典。
遐想至真。以为圣教东流。
年淹数百。而亿象所负。
阙者犹多。希闻未闻。
劳于寤寐。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波颇蜜多罗。
唐言朋友。学兼半满。
博综偫诠。丧我怡神。
搜元养性。游方在念。
利物为怀。故能附筏传身。
举烟召伴。冒冰霜而越葱岭
犯风热而度沙河。时积五年。
涂经四万。以大唐贞观元年岁次娵訾十一月二十日
顶戴梵文。至止京辇。
昔秦徵童寿。苦用戎兵。
汉请摩腾。远劳蕃使。
讵可方兹感应。道契冥符。
家国休祥。德人爰降。
有司奏见。殊悦帝心。
其年有敕安置大兴善寺。仍请译出宝星经一部。
四年六月。移住胜光。
乃召义学沙门慧乘慧朗法常昙藏智首慧明道岳僧𧦬僧珍智解文顺法琳灵佳。慧赜慧净等。
传译沙门元谟僧伽三藏同学崛多律师等。同作證明。
对翻此论。尚书左仆射邠国公房玄龄太子詹事杜正伦礼部尚书赵郡王李孝恭等。
并是翊圣贤臣。佐时匡济。
尽忠贞而事主。外形骸以求法。
自圣君肇虑。竟此宏宣。
利深益厚。实资开发。
鉴译敕使右光禄大夫太府卿兰陵萧璟。信根笃始。
慧力要终。寂虑寻真。
虚心慕道。赞扬影响。
劝助无辍。其诸德僧。
夙兴匪懈。研覈幽旨。
去华存实。目击则欣其会理。
函丈则究其是非。文虽定而覆详。
义乃明而重审。岁次寿星十月十七日。
检勘毕了。其为论也。
观明中道。而存中矣。
观空显第一。而得一乘空。
然则司南之车。本示迷者。
照胆之镜。为鉴邪人。
无邪则镜无所施。不迷则车不为用。
斯论被申。其由此矣。
虽复斥内遮外。尽妄穷真。
而存乎妙存。破如可破。
荡荡焉。恢恢焉。
迎之靡测其源。顺之罔知其末。
信是莹心神之砥砺。越溟险之舟舆。
骇昏识之雷霆。照幽涂之日月者矣。
此土先有中论四卷本偈。大同宾头卢为其注解。
晦其部执。学者昧焉。
此论既兴。可为明镜。
庶悟元君子。详而味之也。
大乘庄严经论序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臣闻天帝受无上之法。景福会昌
轮王致正真之道。神祇合德。
是则圣人执契。元化潜通。
至诚所感。冥功斯应。
皇情西顾。法海东流。
如开洪范之图。似得圆光之梦。
持线妙典。发金口而秘纶言。
书叶旧章。自龙宫而升麟阁。
昔迦维驭世。大启法门。
悬明镜于无象。运虚舟于彼岸。
空有兼谢。生灭俱忘。
绝智希夷之表。遗形动寂之外。
然随缘利见。应迹生知。
震大地而萃人天。放神光而掩日月。
百亿须弥。俱沾声教。
三千世界。尽入提封。
悯三毒之缰锁。矜五阴之缠盖。
惜飞电于浮生。叹悬于逝水。
八关云辟。开慧识于幽途。
三乘方轨。运慈心于朽宅。
龙兴雾集。神动天随。
大道为心。望法云而遐举。
闻声悟道。渐初地而依仁。
迁柰苑之乔枝。入祇园之奥室。
酌智水之馀润。承慧日之末光。
既而税驾连河。归真双树。
圣灵逾远。像教浸微。
大义或乖。斯文将坠。
穿凿异端。分析多绪。
是末非古。殊涂别派。
天亲初学之辈。尚致西河之疑。
龙树究竟之俦。弥深东鲁之叹。
仰惟法宝。尽谛无为。
故经文云。佛以法为师。
佛从法生。佛依法住。
岂止研几尽性。妙物穷神。
出入无间。包含元气而已。
若夫惟天为大。寒暑运其功。
谓地盖厚。山泽通其气。
是以姬文以大圣之姿。幽赞易道。
邱明怀同耻之德。祖述微言。
诸经著论。俯同斯旨。
大乘庄严论者。无著菩萨篹焉。
菩萨以如来灭度之后。含章秀发。
三十二相。具体而微。
八千亿结。承风俱解。
宏通正法。庄饰经
真如功德之宗。显大士位行之地。
破小乘执著。成大乘纲纪。
其菩提一品。最为微妙。
转八识以成四智。束四智以具三身。
详诸经论。所未曾有。
可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圣上受飞行之宝命。总步骤于前王。
屈天师之尊。智周万物。
应人皇之运。道照三明。
慈慧外宣。神机内湛。
端扆而役百灵。垂拱而朝万国。
弥纶造化之初。含吐阴阳之际。
功成作乐。既章韶舞。
治定制礼。言动翠华。
金轮所王。封疆之固惟远。
芥城虽满。龟鼎之祚无穷。
光阐大猷。开导偫品。
凡诸内典。尽令翻译。
摩伽陀国三藏法师波罗颇伽罗蜜多罗。唐言明友。
即中天竺刹利王之种姓也。以得大唐贞观元年十二月入京。
法师戒行精勤。才识明敏。
至德邻于初果。多能亚夫将圣。
继澄什之清尘。来仪上国。
摽生远之逸气。高步宏门。
帝心简在。皇储礼敬。
其博闻强记。探幽洞微。
京城大德。莫不推许。
粤以贞观四年。恭承明诏。
又敕尚书左仆射邢国公房玄龄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杜正伦诠定义学。法师慧乘慧朗法常智解昙藏智首道岳僧辨僧珍法琳灵佳慧赜慧净元谟僧伽等于胜光寺共成胜业。
又敕太府卿兰陵萧璟监掌修缉。三藏法师云。
外国凡大小学。悉以此论为本。
若于此不通。未可宏法。
是以覃思专精。特加研究。
慧净法师聪敏博识。受旨缀元。
元谟法师善达方言。又兼义解。
至心译语。一无纰缪。
七年献春之始。撰定斯毕。
勒成十有三卷二十四品。敕太子右庶子安平李百药序之云尔。
致书释道杰 隋末唐初 · 释海顺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全隋文卷三十五
敢稽首大师门下:每欲理静摄心,山泉毕志,但以无明大夜,非慧炬不辉,故栖寄法筵,听览玄旨。
至于人物聚集,颇劳低仰。
况乃大限百年,小期一念,傥从风烛,前路奚凭?
所以策驽骀之疲,想千里之远。
定门玄妙,辄希趣入。
逆其不逮,益用盘桓。
伏愿开含养之怀,退人以礼(《续高僧传》)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序 隋末唐初 · 僧道宣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
余以暗昧。少参学府
优柔教义。咨质贤明。
问道绝于儒文。钦德承于道立
故居无常师。追千里如咫尺。
惟法是务。跨关河如一苇。
周流晋魏。披阅累于初闻。
顾步江淮。缘构彰于道听。
遂以立年。方寻铅墨。
律仪博要。行事谋猷。
图传显于时心。钞疏开于有识。
或注或解。引用寄于前经。
时抑时扬。专门在于成务。
备通节目。流渐可知。
至于戒本坛场。曾未陈广。
虽因事叙。终非错言。
今年出从心。旦夕蒲柳。
一寻此路。若坠诸隍。
力疾书之。遗滞非咎。
乃以乾封二年。于京郊之南。
创宏斯法。原夫戒坛之兴。
所以于戒也。戒为众圣之行本
又是三法之命根。皇觉由此以兴慈。
凡惑假斯而致灭。故文云。
如何得知佛法久住。若中国十人。
边方五人。如法受戒。
是名正法久住。是知比邱仪体。
非戒不存。道必人宏。
非戒不立。戒由作业而克。
业必藉处而生。处曰戒坛
登降则心因发越。地称胜善。
唱结则事用殷勤。岂不以非常之仪。
能动非常之致。然则详其广也。
谈论可以处成。寻其要也。
行事难为准的。是以诸律文云。
方相莫委于分齐。唱令有昧于前缘。
众集不晓于别同。通和懵分于成败。
并曰非界。咸乖圣则。
虽受不获。以无界故。
是知空地架屋。徒费成功。
无坛结界。胜心难发。
今博寻偫录。统括所闻。
法施之初门。仰住法之遗则。
若不分衢术。则推步者不识其由。
故略位诸门。使晓锐者知非妄云尔。
虚室赋690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明月窗前。
古树檐边。
无北堂之樽酒。
绝南邻之管弦。
理涉虚趣。
心阶静缘
室惟生白。
人则思元。
厌百虑之劳止。
归一途之兀然。
嗟乎。
智首乱。
礼乐增矫。
名起异端。
利成贪兆。
役二见之交战。
驱五神而杂扰。
形何费而不衰。
性何烦而不夭。
每竭源而追末。
必亡多而获少。
玉帐琼宫。
图奢务丰。
朱门金穴。
恃满矜隆。
荣与辱而俱盛。
事随忧而不穷。
陷营为之桎梏。
留健羡之池笼。
心元是幻。
法本皆空。
莫不因无證实。
假异生同。
鱼何知而乐水。
蛇何意而怜风。
大哉默识。
守此元通。
顾瞻天下。
还如梦中。
国录谢给舍台谏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七
文学掌故之官,何心高位;
京师首善之化,乃尾下僚。
是名清资,非有素望。
躐进金闺之秩,仍依璧水之流。
三省疏庸,一何侥冒!
切以成均合国之子弟,爰立之师;
简书畏我之友朋,必归之录。
官曹虽小,职任不轻。
元祐间伊川、横渠其选,至绍圣后则建安龟山之流。
今虽乏人,何为至我!
伏念某志虽语上,材不逮中。
幼而学之,亦欲垂竹帛之尺寸;
齿之长矣,初未离沟渎之寻常。
甘心此士之江湖,绝意真人之官府。
敢意主文书于几阁,又获陪冠带于桥门。
郑虔无毡,亦惧官长之骂;
边韶有笥,尚贻弟子之嘲。
顾敢招诸生以来前,亦恃有仁人之在上。
伏遇某官纲维国论,管摄文盟。
存先觉觉后之心,推欲立立人之学,虽当青衿挑闼之后,不改缁衣馆粲之诚。
念圣人之及万民,亦惟养士;
思君子之有三乐,无若育材。
故宫商执爨之桐,以规矩登场之木。
某敢不靖共尔位,涤濯其心?
业精于勤,荒于嬉,固当检押;
学行之上,言之次,尤愿琢磨。
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771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如来以身口意三业。
难调伏也。
净尸罗以息其内。
行住坐卧四威仪。
摄善心也。
明布萨以昭其外。
故曰波罗提木义是汝之师。
则憍陈如之善来。
迦叶波之尚法。
诸声闻三归约众。
十四年以八敬度尼。
羯磨相承。
其致一也。
至汉灵帝建宁元年
有北天竺五桑门支法领等。
始于长安译出四分戒本兼羯磨。
与大僧受戒。
曹魏
天竺十尼自远而来。
为尼受具。
后秦姚苌宏始十一年。
有梵僧佛陀耶舍译出四分律本。
而关内先行僧
江南盛行十诵。
至元魏法聪律师
始阐四分之宗。
传道覆。
覆传惠光
传云晖愿。
愿传理隐乐洪云。
云传遵。
遵传智首
道宣
宣传洪。
洪传法励。
励传满意。
意传法成。
成传大亮道宾。
亮传云一。
宾传岸超慧澄
传慧钦。
皆口相授受。
臻于壸奥。
俗姓徐
洪州建昌人
汉孺子之后也。
二十二寻师于临川楮山。
后五岁削发。
隶于高安龙冈寺。
遂受戒。
唐义净译经上足曰洪州灵杰。
其秉羯磨者曰两京清涤使法慧
钦智度冲深。
神用高爽。
行无权实。
身绝开遮。
阐律藏而日月光明骋辩才而龙象蹴踏。
江岭之外。
凛然风生。
开元末北游京师
东京福先大德。
常诵大涅槃经而讲之。
兼明俱舍论维摩金刚经。
每登讲座。
其下日有二三千人。
由是名动辇毂。
禄山作乱。
杖锡南归。
居于西山洪井双岭之间。
高僧观显之遗踪。
于寺北创置兰若。
山泉之美。
颇极幽绝。
钦虽坚持律仪。
而志在宏济。
好读周易左传。
下笔成章。
著律仪辅演十卷。
尝撰本州龙兴寺戒坛碑。
颇见称于作者。
大历三年
真卿忝刺抚州
东南四里。
有宋侍中临川内史谢灵运翻大涅槃经古台。
阶扃俨然。
轩构摧圯。
有高行头陀僧智清者。
首事修葺。
安居住持。
明年秋七月
真卿绩秩将满。
观察使尚书御史大夫赵国魏公。
愿以我皇帝降诞之辰。
奏为宝应寺
仍请山林高行僧三七人。
冬十月二十三日
圣恩允许。
于是鼎新轮奂。
其兴也勃焉。
乃请止观大师法源法泉襄阳乘觉清源善宏罗浮圆觉佛迹十喻馀杭慧达当州海通海岸等同住董修。
以资景福。
佥以为学徒虽增。
毗尼未立。
明年三月
乃请钦登坛而董振铎焉。
仍俾龙冈道干天台法裔招提智融白马法允衡岳正觉同德义盈香城藏选龙兴藏志开元明彻等同秉法事。
于是远近骏奔。
道场侧塞。
圣像放光。
而龙王不雨者四旬。
僧尼等三百五十七人。
文士正议大夫卫尉少卿张廷皋脱俗归真。
其名曰瑰纲。
为称首焉。
又钦比年以来。
为受具者。
凡一万馀人。
江岭湖海之间。
幅员千馀里。
像法于变。
此皆钦教道之力焉。
临川在岭隅。
未尝宏律。
于是二众三百馀人。
请法裔敷演而依止之矣。
复有上都资圣寺高德曰还本律主。
伟兹能辨。
深嗟叹而赞美之。
请于寺东南置普通无碍禅院
院内立镇海观音道场。
请善宏居之。
以开悟心要。
云一上足曰智融。
精持本事。
如会尊众。
乃命智光等于普通道场东置律藏院。
创立戒坛
以伫钦公之来仪。
且施肇纪之不朽。
经营未几。
坛殿郁兴。
庶乎渡海浮囊。
分毫绝罗刹之请。
严身璎珞。
照耀有摩尼之
则入佛位而披伽梨者。
名香普薰。
神足无极。
其可胜纪而芜绝乎。
唐大历辛亥岁春三月
抚州史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书而志之。
谢及第启1063年 北宋 · 孔武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七、《宗伯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法座颙昂,广览四方之俊;
儒冠杂沓,同升一命之荣。
顾惟庸鄙之资,亦预优殊之等。
逢辰幸甚,揣己自惭。
独以为国者得士而昌,济世者取人尤急。
宾贤能以三物,粤自乎成周之隆;
求儒阐乎大猷,益盛于西汉之后。
自是以降,为法不同。
或收孝廉,或举茂异。
尚经术者,或起辨争之论;
取时文者,或被浮华之讥。
然而豪俊亦出于其间,国家常赖以为助。
揭为成宪,贻厥来今。
本朝绍三代之太平,讲百王之遗美。
重围沓矩,粹礼乐以陶斯民;
流风馀波,一华夷以变于道。
家习俎豆,里有弦歌。
薰蒸醇酿,振发光景。
矧乎京师首善,远追四学之风;
有司校文,增用间年之制。
法度皦乎昼日,请托绝于秋毫。
穷山取材,梗归匠氏之巧;
极深宠宝,珠贝登庙器之华。
飘风泛乎卷阿,众流归于巨海。
罕遗于野,争立于朝。
晏然极治之时,皇矣多士之国。
自非尤异,难冒宠灵。
如某者,抱斗筲之小才,承箕裘之素业;
少而好戏,时人皆笑其愚顽;
长匪通方,诗律仅分于竞病。
而自再被斥于乡举,一偕计于使台。
终军弃繻之年,宜观于上国;
扬子求师之戒,遂齿于诸生
惜寸阴以竞辰,张短檠而继日。
杜门几于不出,取友期于必端。
作赋虽勤,未窥虫篆之巧;
读书务博,不免涉猎之粗。
顾末学之何堪,辱诸公之与进。
桥门试艺,偶窃冠于朋来;
宗伯程能,复当举于首选。
指拙为巧,颇闻众议之欢哗;
以浅测深,适会天题之闳奥。
重以九阍列戟,百辟在廷。
密迩威显,顾瞻驶景。
干魂欲落,窃惊帝所之游;
利害未忘,更怀金注之感。
吟吻几噪,抽思愈穷。
聊因笔墨之成文,难与麒麟而争路。
退惟疏略,默俟报闻。
及便殿之胪传,方堵墙而竦听。
偶叨前列,实越初心。
加以自幽迁乔,不牵于常格;
提衡引重,又出于大臣。
泽滂草莱,悸发梦寐。
自致,实有所缘。
此盖伏遇某官以夔龙之贤,佐佑明上;
以周孔之道,启迪当时。
育养英才,爰若中陵之甚厚;
采收小善,不以下体而见遗。
者引类而皆来,否者闻风而胥劝。
分庭抗礼,几忘于尊卑;
开閤见贤,不私于远近。
风流之及,罢懦以兴。
遂令闾巷之小生,亦分升斗之微禄。
敢不益求师范,每励官箴。
佩圣训于中庸,止思言行之相顾;
诵诗声于大雅,更期明哲以保身。
披之以抱关击柝,而敢不固穷;
用之于班朝治军,而或将有立。
庶成薄效,以报大恩。
景祖大昌之曲 金 · 无名氏
四言诗 出处: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首下
于皇艺祖,其智如神。
法施令,百度维新。
疆宇日广,海隅咸宾。
功高德厚,耀耀震震。
沙门不应拜俗状 唐 · 邱神静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
若夫二仪始辟。君臣之道即隆。
三才创分。父子之情斯在。
莫不皆竭股肱。俱遵爱敬。
故知君臣父子。禀自天然。
极尊极亲。无可为间。
止如释老之教。近日始崇。
释则兴于汉朝。老则置于宋代
皆缘时君有旨。父母承恩。
方染缁衣。然称入道。
如无所禀。不得离俗。
离俗虽言绝境。习道仍居宇内(事如司津议中弹)
率土皆曰王臣。不闻限以缁素(事如左清道卫议中弹)
父生母育。罔极难酬。
于法虽曰绝尘。在身须敦仁义。
岂容为臣未曾效节。为子未展温凊。
承恩乃变素衣。去发言真入道。
乘兹慠诞。慢君懱亲。
高揖帝王。不拜父母。
为臣贻宽怠之咎。为子招不敬之辜(事如左清道卫议中弹)
庸流自谓合然。往代恕其无识(弹曰昔汉帝降礼于摩腾吴主屈节于康会赵邦澄上宠懋锦衣秦日道安荣参共辇斯并德回万乘道降极尊况乎十室难诬而曰庸流无识)
因循日久。行之不改。
圣上重缵皇极。欲革前非。
孝理苍生。思遵名教。
爰降纶旨。饰光彝典。
恐爽恒情。特令详议。
谨寻释老二教。见在遗文。
我慢矜高。是人难度(弹曰守道不屈宁是矜高耶)
庶事谦约。无失冲撝。
静思此言。其义见矣。
入道巳成。陵虚控鹤。
深修禅定。得五神通。
如此辈流。犹愿卑屈。
况庸僧尼。见居王土。
衣缁异俗。馀事罕知(弹曰曼倩谈何容易谈何容易借哉夫沙门之内功业实繁圣朝巳来盖亦不少且帝京僧伍盛德如林略举十科用开未喻至若译经波颇元装义解则僧辩法常习禅则昙迁惠因护法则法琳明瞻明律则元琬智首感通则通达转明遗身则元览法旷读诵则惠铨空藏声德则智凯法炎宏福则德美智兴若此之流具如僧苑所列而言罕知馀事何雷同之甚乎)
唯自矜高。愿居人上。
求之释教。其义蔑闻。
凡曰是人。准经致敬。
况在极尊。并之父母。
欲令拜伏。义无不可。
其僧尼道士女道士。于君皇后皇太子及其父母所。
并请准敕令跪。庶使光二教之谦撝。
隆万代之名教。谨议。
对悬政象法判(甲元日悬政象之法于阙下金吾不许云职在佐天子以平邦国万人观之浃日而敛) 唐 · 姚齐梧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五
献岁布德。偫物俱新。
法施令。众官毕举。
是遵往躅。无昧彝宪
惟甲位当司马。职在平人。
载举旧章。不忘所守。
恪言新岁。爰率其徒。
因天地之始和。择官司之令典。
悬之象魏。表一人之有法。
徇以木铎。俾万方之知禁。
将使国风所逮。丕冒海隅
王化所流。率先京邑
斯乃行古之道。得今之宜。
进不侵官。退非越礼。
金吾之妄纠。在古典而斯昧。
无亦禁卫是恤。而于职司致尤。
夏官既掌邦鄙。未尝学矣。
周礼尽在吾子。何所问焉。
新正悦心殿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
昨日承欢今问安,退犹馀暇小游盘。
近惟琼岛无多路,高俯液池有旷观。
阀阅万家根本固(地居最高处俯览万家烟升景象丰盈其间甲第连云多有开国勋贤遗搆基巩业安规模宏远)京师首善俗风端。
一临百虑廑心内,祗顾积霙略所宽。
曲阳戒坛首大师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四众飞书请万松,不消弹指已成功。
灯笼證据真谈辨,露柱承当不耳聋。
梵行细推无处所,戒坛须信塞虚空。
无为济物谁能悉,惟有东垣月拂风。